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正文

2013年第25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专稿专访

2014-01-04编辑:于顺勤 来源: 点击: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坊实践

——潍坊科技学院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学生成才纪实

本刊记者  席东梅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国家设计。可以看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外部目标的适应性,到内部目标的协调性,是一项任务多元的系统工程,需要外部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相适应,内部多个层面完善的制度体系,多种层次顺畅的衔接关系;需要内涵上的全新理解,思路上的全新突破,发展路径上的全新设计;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建设性意见,更需要具体的操作方案和落地有效的实践探索。

    2012年3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为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签订了《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明确落实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等5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为确保工作有效有序推进,潍坊市委、市政府成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印发《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各项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工作进程。

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开展国家、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任务目标:加快推进达到国家、省示范性中职学校标准的中职学校或与高职院校衔接贯通的特色高中学校建设,每县(市)分别建成2所,中心城区建成2所,全市总数达到20所。

   开展中职与高职衔接培养注册入学试点。任务目标:在试验区内选择9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与4所对口高职学院开展三二连读注册入学试点;高职院校扩大五年一贯制招生规模(五年制大专)。

   开展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贯通、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试点。任务目标: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3+4”应用型人才的联合培养试点(中职学校读3年,本科院校读4年);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3+2”高层次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衔接培养试点(高职学习3年,本科院校学习2年本科毕业);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收高中阶段毕业生的范围。

   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兼容衔接。任务目标:职业院校资源面向初、高中学生开放,开展职业认知与职业技术教育。

关于“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

   落实校企合作的税收激励政策。任务目标: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精神,落实企业投资捐赠职业教育、支付学生实习实训报酬的税费减免政策;落实职业院校生产实习活动、校办企业、生产技术服务、成果转让等的税费减免政策。

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和职称评聘制度。任务目标: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准入和职称评聘制度。

   加强区域特色品牌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任务目标:建成50个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专业和50个配套的公共实训基地,在特色品牌专业中建设20个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型实训室。

    面上整体推进,点上深入探索。寻路职教改革,路在何方? 各试点院校积极参与试验区项目,先行先试——潍坊科技学院借助自身具有中职、高职、本科等多层次人才培养的优势,既积极稳妥、又大胆创新,率先试点“四学段三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绩。

院校试验: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探索 

    2001年,寿光市人民政府将潍坊化工学校、寿光第一职业中专、寿光成人中专、寿光电大等6校合并,组建了高职院校——潍坊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定名潍坊科技学院,开创了县级政府举办本科高校的先河。得天时地利人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寿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等,都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10年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了4万余名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一大批原创性科研成果获得推广应用。作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我国高等教育高起点建设和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和代表,学校已成为地方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经济合作的纽带。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企校合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就业服务先进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潍坊科技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住作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院校的机遇,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他们从实际出发,结合区域特点,在认识层面凝聚共识,更在实践层面,通过办学者、实施者的共同行动来实现这种共识,并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巩固发展的成效——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特色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注1:坚持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人成才(1200)

    坚持“以生为本”,打造“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对教育的选择。这是潍坊科技学院始终坚持的核心理念。对“适合的教育”,学院院长李昌武有这样的解释:适合的教育包含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设专业、配师资、育人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二是立足学生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适合学生发展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必须依托于对职业教育规律和本质的深入研究,不管哪个学段的教育都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潍坊科技学院,目前既有本科、专科,也有五年制高职和中职,职业教育类型相对健全。学院立足校情,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探索建立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架起考研、升本、升专等不同需求的成长立交桥——

    圆学生“就业成才梦”。学院生源多样,既有普通高中生,也有中职生、初中生,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学生,以“适合的教育”为指导,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培养模式由集中统一管理向分类指导转变。学院为每一名学生安排了成长导师,为每一名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每一名学生确定不同的成才方案;中职实施了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离校”制度,高职实施了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五证离校”制度;学院承担着十余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和2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学生毕业即可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不同的培养模式,不同方式的教学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真正使学生学有所获、扬其所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人人成才。

    圆学生“创新创业梦”。2012年,学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制定扶持政策,组建指导团队,构筑教育平台,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优秀毕业生在学院建设的软件园内自主创业。目前,学院已确定了13个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项目法人代表全部为学院毕业生。现在,在寿光市范围内,已有 武昭 君同学创办的飞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计金蕾同学创办的飞翔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朱昌龙同学创办的沃佳园现代农业推广中心、王晖垚同学创办的奥特恩软件有限公司、郭忠同学创办的光彩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并进入运营。

    圆学生“本科升学梦”。学院专科毕业生每年专升本被录取1 000多人,连续10年列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

    圆学生“考研深造梦”。作为试验区试点学校,学院与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2年首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创造了30%的考研率,2013届又以35.6%的考研率再创新纪录, 317人报考,录取175人,其中,有两个宿舍的12名女生全部考取。在录取学生中,有41人被中科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录取,用行动和成绩证明了专业办学优势,以及专业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和活力。

    莘莘学子,有心向学,有教则无类。在潍坊科技学院,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搭建了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成长立交桥。

关注2:(950)坚持产教融合育人  服务校企双赢

    潍坊科技学院多年坚持“校企合作办学,产教融合育人”,并于实践中不断丰富内涵,实现校企互信,合作从初级状态迈向高级状态。

    校企间坚实的互信源于稳定的合作。校企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招生、招工同步,实习、就业联体,打通校企律动的短板。学院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转型发展及时进行人才规划和预测,调整专业设置,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建立“冠名班”。冠名班在录取新生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协议。学校减轻了招生和就业压力,企业降低了员工培训和岗位适应成本,实现校企共享共赢。

    校企间稳定的合作基于共同的平台。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在设施、技术、师资及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实行资源共享,构建合作平台。通过职工培训和毕业生就业互动机制,年均培训各类员工4 500多人次,合作企业录用毕业生3 000多人。通过共建稳定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为师生接触企业、了解社会提供阵地;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提供场所;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学校教育成本。

    校企间共同的平台蕴于科研的引领。结合学科专业,学校建立了18家学科性公司:依托中印计算机软件学院成立的中印环球软件公司,依托建筑工程学院成立的建筑安装公司、学府房地产开发公司,依托化学工程学院成立的美高斯麦化妆品厂,依托贾思勰农学院成立的种业有限公司,等等。其中,建筑安装公司已成长为国家一级企业,2012年完成工程结算收入3.2亿元,实现税收1 000万元。

    校企联合开展科研来自成果共享。学院拥有1 600多人的教职工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486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56人,特聘教授141人,外籍教师3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尹伟伦 教授是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环境保护部顾问 金鉴明 教授等众多专家、学者受聘为客座教授或讲座教授。学校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研发与技术交流,助推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学校化工与环境学院3名博士分别担任了默锐化学集团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项目、阻燃剂系列研发项目、水处理项目的负责人,开展了事关企业率先发展的前沿研究,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也解决了单纯在学校难以申请科研课题的矛盾。

关注3:坚持产学研结合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1000)

    潍坊科技学院地处寿光,这里既是中国蔬菜之乡,以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领跑现代农业,又地处国家“蓝黄”战略的叠加位置。学院充分发挥这一地域优势,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将“培养高素质实用性农学人才,发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引擎功能”内化为学校的自觉行动,在服务产业升级中发挥作用。

    培养职业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学院以农学为专业龙头,建设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学科群由专家、教授和20多名农学、生物学博士组成科研团队,建设了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病虫害防治研究所、蔬菜工程技术研究所、蔬菜大棚技术研究所等15个集科研及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研机构。深入田间地头,针对菜农遇到的实际难题开展科研工作及成果转化应用,主动服务寿光农民、农业。在2013年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展馆建设中,学院投资500多万元,承建并管理了菜博会9号厅,向国内外200多万参观者展示了343个蔬菜新品种的世界最新栽培技术和科研新成果。学校还建有山东省农业技术基地,联合政府部门开展了全国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农村科技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收到了明显成效。

    建设智力优库,打造动力之源。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合作,建设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这是全国首家针对蓝色经济战略建立的地方综合性科研机构。目前,研究院已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了生物工程研发中心、海洋精细化工研发中心、节能环保研发中心、软件技术与机器人研发中心等10个研发中心,开展了以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海洋环保、蔬菜花卉新良种等为重点的项目研发和技术推广。2013年3月,学院建立了“农业科学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环境科学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更好地服务国家“蓝黄”战略。

    建设寿光软件园,助推高新产业发展。软件园既是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实习、毕业生创业的重要基地。软件园规划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总投资8.9亿元人民币。经过几年发展,软件园已初具产业规模,102家软件研发、文化创意等企业、研发中心入驻园区,从业人员1600余人,企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软件企业的离岸外包业务已成功进入欧美、亚洲、澳洲服务外包市场,服务外包产业年执行额达560多万美元。学院鼓励教师、学生在软件园创业,目前学校师生已在软件园创办了21家公司。完善的服务体系,优越的投资环境,使软件园成为了在山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关注4:坚持文化浸润  服务传承创新(700)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作为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潍坊科技学院实施了“文化校园工程”,建设“书香校园”,努力打造文化校园,营造环境优雅精致、弥漫人文关怀、焕发青春活力的育人氛围。

    简约校园,浸润无声。校园文化景观细处着眼,和谐简洁:以学校南大门、行政办公楼、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孵化大厦、北大门为中轴线,高楼与绿地相融,大树与花木相偎。人文环境浸润无声:孔子、爱因斯坦、雷锋等为代表的名人雕塑,形成人文景观,休闲长椅和人文景观石,既方便师生学习休息,又成为修身、治学的无声教育载体。校园内路网畅通,标识明确,人车合理分流,人性化与科学化建设完美结合。

    精神积淀,品质追求。优雅的环境,开放式办学,让人类不同文明交汇碰撞,以农圣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经实践磨砺,依旧历久弥新;“让认真成为品质”的校风,“责任高于一切”的教风,“勤学苦练”的学风,成为学院精神文化建设的风向标;“修身、博学、求索、笃行”的校训,“创业敬业,求是求新”的学院精神,传承着学院永恒的信念和执著梦想,引领着全院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社团活动,如火如荼。“唱校歌、铭校训,致我们正在经历的青春”,通过100多个学生社团,丰富着校园文化,充实着大学生活。“校园之星”、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女生节等经时间历练终成品牌活动。商秀蕾同学被国家环境保护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10部门授予“2011年中国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称号。学院先后获山东省先进团委和潍坊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潍坊科技学院的不懈追求与探索,以其独特魅力,谱写着应用型本科的飞翔之歌。潍坊科技学院的办学成就,是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这种源于职业教育规律,源于社会经济需求,也源于人力资源构建的地方实践,无论是对潍坊职业教育发展,还是对整个职业教育的改革,都极具价值空间和意义诉求;这种自下而上的地方实践,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将组成政府、社会、企业、学校的多元合力,最终,将汇聚成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

 

 

图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