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正文

20161222《大众日报》大众教育版面报道我院“立足产业 服务地方 培养应用型人才”典型做法

2016-12-22编辑:于顺勤 来源: 点击:

 

潍坊科技学院打造应用型特色名校

立足产业  服务地方  培养应用型人才

 

    寿光市是中国蔬菜之乡、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和现代设施农业的领跑者。潍坊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立足寿光蔬菜产业,积极与地方产业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高素质应用型农学人才培养之路。

   政行校企“内行人”顶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合并为土壤肥料学,实习实训课程比例由33%调整到40%,专业选修课由10学分调整到30学分。”在贾思勰农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题研讨会上,寿光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刘天英提议到。

    刘天英一直从事蔬菜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育苗等工作,在寿光市乃至全国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为全国各地学习蔬菜栽培管理技术的菜农和农技人员授课,是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寿光综合试验站技术专家。在潍坊科技学院,除了政府部门的专家代表外,行业、企业专家代表,学校学科专业带头人都是学校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者。

    深入生产一线和用人单位走访调研,组织教育教学方法大讨论,成立由政府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知名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权威人士进入校园与学校教师协同研究,结合企业一线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按社会用人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用人标准与培养标准有效融合,构建“一中心、两导师、三阶段、四模块”人才培养体系,推行“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强化基础、突出应用”的人才培养措施,这是潍坊科技学院围绕“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落实“以生为本,适合的教育”办学核心理念的规定动作。像刘天英这样的政府部门专家代表或一线专家,在学校各二级学院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都是深受尊重的专家成员,他们担负着学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智库”资深专家。单就农学而言就聘请了刘天英、李光聚、刘立功、刘春香等行业企业一线专家。

    流动课堂与蔬菜栽培全程让课程活起来

    马兴云老师是《蔬菜栽培学》的主讲教师,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门课马老师不是在教室里上,而是搬到了学校自建的蔬菜花卉新品种繁育综合实训基地。每周五早上,马老师总要和园艺专业的学生们一起坐车到基地。而在车上,又成了马老师与学生课前预习和深入交流的“流动课堂”,通过学生们无拘束的轻松交流,马老师进一步掌握了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马兴云说,“把整个班级都搬进了蔬菜种植大棚,学生兴趣高,教学机制灵活,知识容量也大大超过了课本,同时学生还会参与一些实践性项目,知行合一大大提高了课堂质量。”杨园园是园艺专业的学生,接受采访时说,这门开在实训基地里的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在教室里学习真的强百倍,“说实话,原来学习对课本知识真是一知半解,没想到种菜这么有意思,想想自己亲手种的菜几个月后成熟丰收的情景,心都醉了!”“一定拍下照片传微信,给父母看看!”其他同学一块欢呼。

    占地110亩的蔬菜花卉新品种繁育基地,是潍坊科技学院投资建设的一个农学专业综合实践基地,是学校农学院师生教学实践的主课堂。基地拥有1个4000平米的现代化智能温室,6个高温育苗棚,13个高规格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17个拱棚。学生通过专业基本技能实践,能熟练掌握从种子到种苗、从种苗到成苗、直至开花结果完整系统的蔬菜栽培技术。原来课本上抽象的水、肥、温调控技巧,整枝、抹叉、吊蔓、病虫害防控等技术流程,直观真实地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实践现场,让学生真正掌握接地气的农业实用技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实现应用型人才就业“零适应期”。今年学校立项了《蔬菜栽培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等12门课程作为改革试点,鼓励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

    应用科研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教学、生产两受益

    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被誉为“中国一号菜园子”,但蔬菜种子研发却一直是软肋。目前,洋种子的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在高端市场甚至达到80%,绝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公司拿走。为逐步改变这种现象,寿光市政府出台了种业发展扶持政策,每年拿出2亿元支持种子种苗产业发展。潍坊科技学院充分利用地处蔬菜之乡优势,成立了以李美芹博士、苗锦山博士为组长的校内外蔬菜新品种研发推进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种子公司,针对菜农遇到的实际难题找课题、搞科研,把研发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应用,主动服务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目前,学校现已通过鉴定番茄、大葱、苦瓜、丝瓜等22个优质蔬菜新品种,推广面积5.9万亩,鲁硕红蔷薇新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地下卤水养殖成果填补国内空白,项目在湖北、内蒙古、甘肃等得到推广应用,养殖产量较前高出10%以上,带动农民增收30%以上。

    群众要吃高品质的绿色蔬菜,菜农要为蔬菜高产而不得不用农药,病虫害防治成为菜农最头疼的问题。学院李金堂博士带领学生长期深入温室大棚、田间地头,踏遍寿光所有蔬菜生产区,甚至寿光之外的部分蔬菜生产区,采集信息,编著《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系列丛书,研发了“蔬菜病虫害诊断防治实用专家系统(VDDS)”软件,利用网络在寿光区域内建立了蔬菜病虫害的防治、预测预报的植物医院服务系统。百姓可直接上网查询,通过网络视频或电话与专家交流,千里之外就能为百姓解决病虫害问题。丛书入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建设工程体系图书”,由农业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出资免费为全国农家书屋配送,已再版7次,发行量超过20多万册,深受百姓欢迎。

    潍坊科技学院通过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施园艺实验教学中心,打造了集教学、科研及学生实训于一体的潍坊市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以蔬菜花卉良种选育为核心、以病虫害防治为保障、以大棚改良创新为推动的研发教学模式,近年来该中心承担农学类承担省级以上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9项,开展了160多项应用性科研项目,获得100多项国家专利,参与农业企业横向课题12项,学生参与项目300余人次,以应用性科研推动教学改革,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切实提高。2004级学生张琳琳现已从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2009级学生张西超正在北大攻读博士。学校学生专科升本连续15年全省第一,毕业生考研率连续5年达30%以上。近年来,学院在把蔬菜种植技术传播到大江南北的同时,注重服务地方发展,与江西省合作建设了潍坊科技学院赣州培训学院,开展农技培训;在海南建设了蔬菜育种基地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海水种植项目实现突破。

    实习不轻松,就业却轻松无忧

    姚宣奎是园艺专业的毕业生,经过半年的调研,成立了自己的肥料生产公司,起步阶段年营业额1000万元,目前营业额达到了5000余万元,这仅仅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个例。记者了解到,在潍坊科技学院,实习这一关并不轻松。学校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要求,投资2200多万元建设了蔬菜育种中心,成立了潍科种业公司、潍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校办企业,在寿光菜博会主展区建设了10000平方米的学院馆。在学院馆,学生参与蔬菜新品种繁育、工厂化育苗、定植、生长管理、采收等全过程,既能了解先进的农业设施,又能学习先进的蔬菜种植管理技术以及岩棉栽培、管道栽培等无土栽培模式和植物组培工厂化育苗生产流程等内容。学生步入社会前,首先要到校办企业和校外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参与项目研发推广,知识技能综合考核在实习单位完成,步入社会前接受学校和合作企业的严把关、首筛选、首考核,减少学生上岗适应环节,毕业就能就业,上岗就是高手。学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而农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据了解,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在毕业季之前,就早早与学生抢先签订了聘用协议。姚宣奎说,当年报考园艺专业,家长不同意,很多同学朋友不理解,现在看看选择农学选择潍坊科技学院选对了。(孙克伟 李兴军)

 

 

 

 

图片要闻